二十歲的時候,想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,卻怎麼會想不出個所以然,

等到三十歲的時候,終於看清楚二十歲時自己的模樣,

人生大概就是這樣。

 

今天看完《鯨魚女孩.池塘男孩》,每一幕的場景都是熟悉的畫面–台南,

彷彿便是故事中的主人翁,雖然,二十歲的我實在毫無智慧可言,只有任性,沒有其他。

突然有種感覺,我把幸福留在台南,畢業的那天,就這麼遺留在那,忘了帶走。

我,也像故事中那個怕鍋子的小孩,寞名其妙;

因為放心,所以做了決定,卻.....反正二十歲的自己是春虫。

 

也許認為自己只是池塘,容納不了鯨魚,於是放棄鯨魚,那池塘便不是池塘,只是小水漥;

想讓鯨魚自在傲游,那就讓池塘成為大海,得以供給鯨魚滿滿的養份,成為能讓鯨魚悠遊在自在的地方;

魚在水中自由的闖蘯,忘了是因為有水;大海早已成為大海,卻總以為自己仍是池塘,忘了問鯨魚快不快樂,

鯨魚想對大海說,你本來就是大海,是不是大海我說了才算,而不是你說,因為,我才是悠游的那位。

 

或許最近的無力與無助,看到最後,竟然掉下眼淚,只有一滴,下一滴等看見大海才會和笑容一起掉落。


那個理由瞎不瞎是由我決定,我才是那個聽的人;

不在乎真假,即使是個謊言至少花了編謊的勇氣,也有表面看不到的理由。

願意百忙之中奔走,已經讓人感動,也鬆口氣了,但願沒因此讓“疲憊“成了“疲憊2

當收到成績單時,有那麼點不想說出口,害怕原文書摔落頭頂。

替代性,上經濟學時有學哦!其實知道我懂吧!

努力的成為屬於某人的大海?大海有大海的寬廣,池塘有池塘的幽然,不是大或小,而是住的是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oeil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